奶牛式就业
就各个国家的经济形态,前几年有个这样的段子: 瑞士有5000头奶牛,可没有一头是自己的,怎么生存?向牛的所有者收租金。 俄罗斯有2头奶牛,数了一遍有5头,又数一遍42头,再数一遍其实2头,最后不数了,开了瓶伏特加喝。 日本有2头奶牛,生物工程师重新设计了它们,让它们只有1/10大小,产奶量却是之前20倍,再给它们设计新的卡通形象,开始全球营销推广。 中国也有2头奶牛,不得不雇100人挤奶,50人伺候,50人运奶,最大化就业率。 2020年的中国就业局势和奶牛的这个段子相似度是非常高了。 11月3日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显示:公共部门目前解决了280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,就业压力较今年前期有所减轻。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数据,要知道2019年公务员国考报名人数才138万人,实际参考的人数98万人,最后招录的只有1.5万人。 根据2016年公布的数据,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16.7万人。 今年迎接毕业生的总人数在874万左右,而公共部门解决了280万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问题。 比如为了解决就业,各地公务员扩招,可是放了个大招。 根据目前公布数招录数据,湖南公务员招录扩招9.02%、福建公务员扩招50%,这些数字听上去已经很震撼了,但有的省份扩招比例都是过去的好几倍:比如山东,去年招录规模为3047人,今年为7360人,涨幅142%;内蒙去年招录公务员1471人,今年计划招录7270人,扩招幅度400%。 保住今年就业,可是动员了从国家、到企业再到个人的全部力量。 小曹,毕业也不过3年,由于自己勤劳能干,刚刚升了管理层,生活也是小有起色。有时候小曹混混校友会,目的和大家都一样:看看能不能结识什么大佬,关键时刻能够完成资源置换。 什么好处没捞着什么呢,今年母校倒是开始求自己了:有工作位置嘛?给师弟师妹介绍介绍啊。 母校的忙,小曹想着还是应该帮帮,再说可能会遇到什么出色的年轻人了呢,于是就跟公司商量扩招几个实习生的位置,好的未来转岗到全职。结果嘴刚一开,自己领导也表示,收到了母校的求助信,领导也打算接收几个来自本校的毕业生。 小曹之后没再说什么,也没再去要名额,但他心里突然明白了一件事。 能获得今天的生活,可能并不是因为自己天资过人或者聪明能干,只是因为自己比现在的应届毕业生,老那么4、5岁而已。 每个人有自己的命,但终究活在一个“势”底下,过去趁势搭建了生活的人,已经拥有了生活资源,但现在的这个“势”在往平里走,或者说往下走,刚爬上它的人,只能跟它一起起伏了。 未来还会好吗 “小康”这个概念,最早出现在《礼记》里,大概的意思是说,人们只赡养自己的家庭,挣钱和工作,都是从个人需求出发,不是为了别人。夫妻关系好,家庭关系好,比起类似于“共产社会”的“大同社会”,小康社会是个社会秩序基本安定的利己社会。 后来这个概念,就被介绍到中国的社会改革里了:20世纪末对小康的定义大概是指,大家不光能温饱了,生活质量也上去了,能够丰衣足食了。 建国以后,中国消除贫困的速度是肉眼可见。建设成小康社会这事,打算2020年干成,早在五年前的时候,就打算在今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,贫困区脱帽,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。 不过今年经济增速有些堪忧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1月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0年,中国的GDP增长预期在1.9%左右,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增长。 根据2019年的计算:GDP保持在6.2%左右,能带动1100到1200万人的就业。增速降到1.9%,意味着几百万个岗位就没了。 今年应届毕业生就有874万,目前公共部门收了280万人,64.5万人靠各级政府机构云招聘找到了工作,贫困毕业生专场解决了20万人的工作。 国家出力用奶牛大法解决了364.5万人的就业,可剩下500万大学生的工作什么样了?目前还没有报告出来。 华南理工大学是好大学了,5月的时候其新传学院本科就业率才36.17%,研究生就业率48.53%,比起过去低了一大半。 现在乐观的预计是2021年的GDP增长能恢复到8.2%,带动就业1500万左右,但无论怎么说,这都是个理想模型。 大势呢,目前其实不太明朗。 中美关系未来发展会什么样现在还不知道,但是遏制中国已经是美国既定国策了,这不会因为拜登上台而有任何改观。 2017年,商务部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撰写过报告,统计中美贸易与中国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。一般来说,每出口100万美元的商品,能在国内创造37.3个岗位,2016年全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拉动了多少就业呢?1452万,是很庞大的就业人群了。 就算没有疫情,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,对稳就业来说就已经很不利了,在就业上,中国可是受影响多的一方:毕竟咱们比人家更依赖出口,且劳动生产率低一些,这意味着损失一样的贸易额度,在中国失业的人更多。 摩根大通估算了中美贸易对中国就业可能造成的损失:如果美方对中方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25%的关税,中方如果报复,会损失70万人的就业,如果不报复,则要损失300万。 这事还有滞后性,毕竟整个价值链的影响需要好几年才看的出来,2019年,失业率还是顶住了,保持在3.62%。 可根据未来几年的贸易状态,以及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,稳就业,还是个大问题。 不少高校已经学精了,看见2020毕业生的窘境之后,现在已经开始动手填坑了。上海外国语学院,8月的时候开始搞线上双选会,这可不是在帮2020届毕业的学生,而是为2021年的同学在提前找工作。 可不光是国内毕业的同学想着在国内找个坑占了,海归也是啊。 2020年归国海外留学生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8.19%,要说这是个创造历史的事了,民族史上这么大规模的人才回流,其实很少见。 要是在太平年景,这事可是好事。可现在就不好说了,毕竟家里就两头奶牛。 谁都不好过 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,其实也是万千就业问题的一个,安排280万人工作的浩瀚工程,在总的失业人口面前甚至已经有点螳臂当车的意思了。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,乡镇失业率虽然一直在不断降低,但是8月份的时候还保持在5.6%,高于5%的失业率红线。9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,要比去年同月高0.2个百分点,重点群体失业率,都高于去年同期。 当然就业这么惨,国家不是坐视不管的,各个部门都配合想办法降低失业率。1月到9月的时候,一共向564万户企业发放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50亿元,惠及了1.45亿人。开篇也提到了,为了解决就业,国家、企业、个人、各种机构都被动员了起来。 可很大一个问题就是:创造这么多岗位出来,有那么大市场嘛?人们的生活水平能保障住么? 美国人类学家大卫·格雷伯曾经写过《狗屁工作:一种理论》,讲得是现代经济中30%-40%的人从事的是不创造价值的工作,是一种“零和经济”。 经济好,失业率低的时候,企业想提高效率,恨不得把这些人都给裁了,让所有人都干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工作去。但是现在逻辑刚好相反:能创造多少就业就创造多少,让大家有口饭吃,暂时没法管这个工作有没有实际价值。 今年不少找到工作的人都抱怨:每天很累,每天开会,每天花很多时间把PPT做得精美,研究Word的字体、行距、边幅,似乎每天自己的主要工作,就是解决这些琐事。 可能很多人心里是觉得对不住自己的教育成本,天天干的都是芝麻小事。但其实今年只要在岗有工作,就已经为社会稳定贡献巨大力量,至于工作本身有没有意义,就不要细究了。部队里有一种打发时间的操练,是把砖头从操场这头搬到那头,再搬回这头,除了锻炼士兵的身体毫无意义,但确实很好用,各基层部队都在用。 大家就当自己的工作是“兵不可闲”在社会岗位上的应用吧。 市场需求的价值少了,就业人数却上去了,可支配的收入会降下去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,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,人均工资性收入9010元,比去年同期名义增长了2.4%。可是把价格因素扣除以后,实际下降了1.3%。 消费上也显示出来了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485元,下降了8.0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下降了11.2%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09元,下降了1.6%,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下降了6.0%。 今年能找到工作自然是一件幸运的事,但是找到的工作能不能支持幸福的生活,又是另外一码事了。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都是越来越好,现在看,只要不往坏里变就是很不错的事了。 2020好歹是挨过去了,但是2021年怎么办其实现在还没有定数,原因很简单:今年为了不出现大批的失业人口,几百万人的工作都是政策性解决的。可是一个问题是,招了这么多人,许多工作岗位已经过饱了,明年依旧是800多万人从高校毕业,届时怎么解决这800万人呢? 目前只能期待于经济迅速恢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的8%以上的GDP增长能够实现。 注定迷失的一代人 年轻人就业受阻是疫情以后的一个跨国现象。不光是中国年轻不太好,世界的年轻人也不太好。 根据一份英国的调查,在疫情间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性工作者,且目前的学生群体中开始考虑成为性工作者的人数上升到了10%,比去年几乎高了两倍。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:吸纳大量学生工作的服务业几乎都在疫情中关停,大学昂贵的学费让许多学生难以支付,实在没法应对财务压力的学生只好考虑成为性工作者。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表示,自己是被逼无奈,只能选择如此。 已经从事了这一行业的一些学生表示,为了避免实质的伤害,选择了线上贩卖一些照片和视频,结果视频被下载和传播,很担心在未来走上职业道路的时候,这些内容会对自己的失业造成影响。 如今英国开始了第二次封国,就业情况也只会更糟下去。 至于澳大利亚,为了能够保障未来几年的年轻人就业,几乎将歧视文科制度化了。联邦教育部长宣布将缩减理科和工程类的学费,而商科和人文专业的学费将会上涨。 未来,澳大利亚的人文专业的学费由过去的每年6684澳元,上涨到14500澳元,翻了一番还多。法律和商科,则提高了28%,从过去的每年11155澳元,提高到了14500澳元。 教育、护理、数学、农业等专业最高下降62%,设计、IT、工程下降了20%左右。 最后结果很可能是文科学生,沦为了理工科学生的学费奶牛,毕业以后还找不到工作。 无论是选择性工作,还是政府直接导向学生转向高就业率行业,经济要是不恢复,现在的困境就很难解决。 加拿大、意大利、西班牙,16-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都飚高到了20%以上,西班牙8月份的时候,登记的青年失业率甚至上升到了43.9%。至于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美国,9月份的年轻人失业率在12.5%左右。 这种高失业率的连带问题,还会缓慢地对这一代人的未来造成毁灭性的影响。 美国人特莎·菲利普茨亚克,今年22岁,刚刚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,自己的专业与海洋和海岸科学领域相关,申请了多份气候变化、海洋保护、海洋植物研究的工作,最后均以失败告终。 怎么活下去呢?目前她在辅导照看三个孩子,每周只有8小时的工作,加上政府的补贴,现在就处于凑合活着的状态。因为付不起房租,还开始蹭爸妈房子住。 没找到工作,选择从事零工或者打工的年轻人们,正在丧失进入专业事业的机会,也在丧失积累技能的窗口。 而作为雇主呢,如果直接招经验丰富的员工不用付出额外的时间成本,许多应届毕业生也就被抛弃了,从而更愿意接受底薪的基础工作。 这些问题累加在一起,会造成长期性的低质量就业。 有人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数据做过调查,当时毕业的大学生在过去十年的就业率,依旧远远低于前辈,且十年间的薪酬增长也远远低于危机之前。 现在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远大于2008年,青年失业率的情况也比过去更糟心。 陨石撞击地面时的冲击,只是暂时的,辐射和尘埃带来的毁灭性会持续几个世纪。 年轻人们要习惯眼前浓稠的灰暗,后面的危机还没慢慢展开。
凯文国际教育 托福雅思教育咨询 内蒙古凯文教育 北京凯文留学 北京托福雅思 北京移民 北京游学